廉价,而且矫情。
即使不是刻意煽情,那种画面渲染音响轰隆下的哭天抢地带来的悲伤情绪,依然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在《唐.山大地震》中,冯晓刚也不止一次的用哭喊来营造影片的氛围,《一九四二》则让观众看到昔日用力死掐的冯晓刚已经温柔许多。
同样的大灾场面下,冯晓刚更注重通过场景的设置,自始至终的将冷峻风格保持下来,在这种风格的潜移默化感染下,观众也更容易从心底维持一种情绪,即对河.南这场人吃人大灾的悲情心态,悲剧的优质特征不是哭泣而是压抑,《一九四二》即是如此。
《唐.山大地震》只花了十五分钟时间就交代完了地震经过,剩余剧情东扯扯西扯扯,这似乎又怪不得冯晓刚在挂悲剧卖喜剧,毕竟地震这灾难发生也就那么点时间。
《一九四二》的饥荒延绵许久,冯晓刚这次可以切题的表达整部剧,以两条线推进剧情:一条是灾民的逃荒线,最直接,最直白的展现饥荒惨状,另外一条是政府对灾难的态度线,借以对这场天灾进行人祸方面的责问。
两线交错并行,围绕着饥荒灾难铺呈出颇为宏大的叙事场景,饥民成匪、国.军压榨和日军空袭,多方势力的搀和之下,步步深化苦难,冯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