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冯氏幽默与冯晓刚的名字一样成为中国电影的独特品牌,他也的确凭借对中国市民深入骨髓的了解,使他的喜剧充满了时代感。
而现在,幽默着的冯晓刚却非要逼着自己转型,玩深沉的《夜宴》都已经不能满足他了,甚至还要端出《一九四二》这样的灾难悲情戏来,让期许在银屏上找乐子的观众逆转的抽泣起来。
当然,《一九四二》虽然称不上有多出色,单页并不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前世《一九四二》上映之前,冯晓刚还曾经过《唐山大地震》的历练,对灾难悲剧的表现上渐趋成熟,在眼泪汪汪的煽情和悲情入骨的人性上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在原版《一九四二》中,面对不输于唐.山二十四万死难者的三百万饿殍,冯晓刚的电影保持着与刘振云一样的克制态度。
只是通过镜头将一九四二年的大灾温故给人看,冲着镜头哭喊的画面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缓的凄惨画面一帧一帧摄入观众眼球,易子而食的画面无需哭喊也能刺痛人心。
喜剧常与低俗为伍,悲剧常以煽情为主。
在大灾难的背景下,任何导演和编剧都有理由安排一场,甚至是多场连环的人物苦情戏来赚取观众的同情,但是以眼泪换眼泪的方式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