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玉娘便暗恨不已,又想,若自己那时有个能帮扶的亲戚,他哥嫂便存了歹意,何干如此欺负到她头上来,而这陈家,可不就是个最好的靠山。
自己前世成了个蠢人,这一生再不可重蹈覆辙,思及此,便有心寻个依仗,进了屋来,瞧见当中榻上坐的老妇人,倒身便跪了下去,唤了声:“婶子,玉娘给您老磕头了。”
按说两家虽沾着亲,却八竿子打不着,虽说该叫一声婶子,磕个头,可如今不年不节的,王氏又听儿媳妇说,这个陈家的玉娘,是个不大爱说话儿的清冷性子,回头真她来了,吊着一张冷脸,岂不成了添堵。
心里正悔不该跟儿子提她,可这会儿人来了,也不能不见,因心里一早有了预备,玉娘这忽的一跪,倒让王氏颇为惊喜,且她亲热热的一声婶子,真正唤到了王氏心里去,王氏便觉眼前这个玉娘,怎就这般和自己的眼缘……
作者有话要说:
☆、人情世故
这一合了眼缘,王氏忙一叠声道:“快搀起来,不年不节的,作甚行这么大的礼儿。”冯氏亲把玉娘搀了起来,王氏拉着她的手坐到榻沿边儿上,就着外头的亮儿,仔细端详玉娘,见真真生的端正,肤白,貌美,乌油油的青丝挽在头上,戴一套赤金草虫式样儿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