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共鸣什么的,就是如此)。这也是在科学研究不够深入时,前人总结经验时会搞出错误的命名的原因。注意,这里不是说微调不重要,只是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原理,毫厘之别,往往也是相差千里的。
数学、物理、生物方面的准备知识说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结合具体的声乐概念。
如一般大家熟知的唱法大类划分——美声、民族、通俗。
美声唱法,在数学模型上的体现,就是第一重视低频泛音的共鸣,第二重视接近高频共鸣峰的泛音的共鸣。
民族唱法,在数学模型上的体现,就是第一重视接近高频共鸣峰的泛音的共鸣,第二重视比高频共鸣峰更高的泛音的共鸣。
通俗唱法,在数学模型上的体现,就是什么都不重视。(这是相对的说法,不是说通俗无共鸣,而是没有特别侧重的方向)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也不奇怪。
在扩音器出现之前,不存在通俗唱法——如前面所说,第一要务,不是唱得多好,而是让现场所有人听到你的声音。所以来自西方的美声唱法,源于戏曲和山歌的民族唱法,都很重视泛音的共鸣。(为什么一些人觉得民族歌手是晚会歌手?不是因为他们只在晚会上唱,而是晚会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