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叫做无中生有的永动机。”云希明说。
“没错,就是叫这个名字,无中生有的永动机,这类永动机的设计者是想从根本上不供给任何一点能量,全靠机器本身永动做功。早在中世纪时就有人依照这种思路设计过永动机,在轮子的边缘上装着许多活动的短杆,杆的一端装一个铁球。无论轮子转到什么位置,右边的各个铁球总比左边的各个铁球离轴远一些。根据杠杆原理,右边的这些球一定会压着轮子沿箭头指示方向转动。在以后各时刻,轮子上铁球的分布一直会保持初始状态,右边的铁球给轮子的压力会始终存在,轮子也就会永远地旋转下去。到了19世纪初叶,有人又提出了改良方案。短杆改用一些只可以向左而不能向右弯曲的长臂,每个长臂末端可以容纳一个能够自由滚动的球。当一个长臂到达甲处的时候,它的末端所容纳的球恰好掉下来,然后沿着一个固定的斜面滚到乙处,恰好此时这同一长臂也转到乙处,并仍由它接住从斜面上滚下的球。那些处在轮子右边的球离轴都比较远,它们会压着中间的轮子转动,周而复始,永不停止。以小易大的永动机这类永动机的共同特征是先供给机器少许能量,然后就可不间断地利用它做功。还有一种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永动机,其中甲轮上带有多个相联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