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得到了答案又能怎么样呢?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心无芥蒂地接受“所谓的真相”。
比如Christie。
倘若他没有在那个失眠的傍晚潜入客厅找水喝,没有在Christie打开照明灯的瞬间惊慌失措地回头,没有轻信Christie表现出来的“接受”。
没有和Christie面对面坐在一起,没有听话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我不知道……到处都是红色的,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Christie你的头上是什么东西?你这里,”印桐伸手摸了摸Christie右边的脑袋,有什么东西软糯而黏腻,激得他心脏空了半拍,胃里翻滚着强烈的呕吐欲,“这是什么……”他颤抖着站起来向前扑了半步,而后踉跄着跌坐到地上,他仰着头伸手去摸Christie的头发,在对方苍白的脸上,读出了惊恐的表情。
——“你看到了什么?”Christie问。
——印桐的指尖打着颤,他压着自己扭曲抽痛的胃,抬头磕磕绊绊地问道:“这是血吗?”
倘若他没有说出“问题”的“答案”。
也许他现在就不会坐在这里。
Christie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答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