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细细的水流,汩汩地从崖壁上流下,直接从村北侧的沟壑里流到下游的河里。
王珂仔细地辨认,却发现易水河横着向东而来的方向,隐隐可见一条东高西低的干涸河道,这就是说,现在的易水河等于在南邵村西面,抄了一个近道,直接把山南的古河道给撇开了。
那里怎么会有一条貌似河道的沟壑呢?
王珂在想,如果那沟壑是易水河的故道,那么一千多年前,水就应该从村子西南角而来,应该是擦着村庄的南岸静静地淌过。村庄对岸是一片肥沃无垠的土地,河上横空架起一座弯弯的拱桥,桥下清澈的河水,最后再依着小学校这个山坡,突然拐个弯,从那里折回头一直向东北而去。而山坡北侧那边,极可能是一个天然的大港湾,里面桅杆林立,船上炊烟袅袅,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妙的画卷。
可能是大自然太嫉妒南邵村风吹不着、水淹不着的优越感。不知从哪年开始,地壳变迁,村西南的河道自下而上,向上拱起,河道断裂。河水不再从西南缓缓流来,而是与徐水分别后,直接掉头向北,再从村子正西的两山之间向村子当头而泄。所以一到汛期,大雨必淹南邵村。祖辈传下来的办法,那就是把各家的房屋和小院垫、垫、垫,垫成馒头型的地堡,形成了这种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