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其实,最能代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化特征的,并不是曹操和诸葛亮,而是一群被称为“魏晋名士”的人。曹操、诸葛亮他们毕竟是残酷战乱环境的制造者和参与者,而一些真正的文人却放浪形骸、纵情自然,成了社会主流价值系统的叛离者。
王安安:
刚才我们还谈起这两个人,也谈起秋雨老师那篇《遥远的绝响》。虽然是好多年前读的,但是对那篇文章我们都印象深刻。秋雨老师用这两个人,真是把魏晋那一批名士的风采写绝了!
余秋雨:
既然我已经写过,你们也都已经读过,那今天就不必讲得太多了。但是我还想与大家分享两个意象。原因只在于,这种意象非常奇特、难以解释,进入了一种特殊艺术人格的神秘部位,而且贯通古今。
第一个意象是阮籍的哭。他经常坐着牛车往前走,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当时的路,四通八达的不多。走着走着就走不通了,于是牛车停下了,他就号啕大哭。然后再让车子掉转过来,走另外一条路,又走到路的尽头了,又号啕大哭。这是在荒野之间,没有任何人看见他,他是哭给自己听。
这种方式,是不是有点后现代的味道?
丛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