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值得记忆的亮点很多,几乎每一项人文学科都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开拓性巨匠。我们的讨论就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人物——曹操开始。不同的是,平日我们知道的是军事上、政治上、权谋上的曹操,而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文学上的曹操。
我特地请他出场,是想说明,即使对一个著名的政治人物,他身上的文化素质也可以拿出来单独讨论。
我想改换一下惯常的思维,做一个游戏:如果撇开政治地图和军事地图,拿出文化地图来看,三国的对垒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势。
三国当中,孙吴政权在文化意义上一定是最弱的。它有一些年轻的将领,像周瑜,担任赤壁之战总指挥时才三十出头,陆逊在打败刘备军队的时候也只有三十几岁。他们追求的是英姿飒爽、指挥若定的形象,看不起吟诗作文的大小书生。这种主导性的集体人格影响了东吴的文化格局。当时的东吴在农桑方面发展得很好,航海业也不错,首航台湾就是在那个时候由东吴人完成的,但是这些都不能直接连通到文化。总的说来,三国时代的东吴,没有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今天讨论。
王安安:
当时大家都争着在马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