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讨论文化,应该更多地从观念层面落实到运作层面。北大,容易出观念,这本是好事,但是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实践状态。实践、劳作、书写,决定着文化存在的真实性。因此,我们要学会“面对细部”的本领,不要成为永久的“空空道人”。
我会安排时间来专门讨论《史记》在写作上的特色,今天先讨论它的叙事魅力。王安安同学提到过,《史记》的历史叙事,总围绕着人物展开。其他国家的历史也讲人,却以人说事,事是目标;而《史记》则反过来,以事说人,人是目标。可以说,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叙事方式,梁启超先生很早就指出过这一点。围绕着人物的叙事,会让历史人格化,而且又会让事件变成人生故事,散发出文学魅力。
让我们用实例来体会一下吧。大家不妨举几段印象最深的叙事,作一点分析。谁先来?
魏然:
我比较熟悉的叙事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虽然非常简短,却勾勒出了三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比如,萧何只跟韩信说了几句话,就了解他的才能,虽然当时韩信只是个小辈。萧何把他追回来之后,还说服刘邦一定要封他为大将,否则他可能还会跑。韩信也非常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