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黄河在澶州决口,滔滔黄水舍弃北流河道,冲入梁山泊。又从梁山泊分成两支,一支冲入清河,东流入海;一支向南,由泗水进入淮海。
从此之后,人们把东流入海的这条清河就叫做“北清河”,把南流入泗的这条叫做“南清河”。
北清河被黄河水冲入之后,逐渐北移,在济南附近决口,脱离了原有的济水河道,占据了漯水河道入海。之后黄河水退,北清河再也没有回到原有的河道上。也就是说,从此时起,清河不但丢掉了“济水”的名字,而且也失去了济水的河道,已经完完全全和原先的济水没有关系了。
再到两宋之交,伪齐刘豫为了运输之利,在济南筑泺堰,将原本流入清河的一条支流——泺水导引入济水故道,这条人工引导的河流大家也叫它“清河”。为了和原本的清河相区别,人们把原本的那条清河叫做“大清河”,而把刘豫修筑的这条清河叫“小清河”。
后面小清河河道变化频繁,又脱离了济水故道。
至此,大清河、小清河正式形成,而原来的济水却再无踪迹可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