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商业社会,领取官府牙帖的牙人在地方上有很强的垄断性。他们能依仗的,就是张盖着户部大印的牙帖,靠得就是这张虎皮吃了卖家吃买家。
行商千辛万苦将货物运到当地,并不能自由发卖和采购。一买一卖,中间都要受制于牙行。
牙行主人仗着有官府牙帖,一进一出坐收厚利不算,而且对销货的事情并不热心,往往闹得行商的货物一年二年的都销不完。
若货物是一坨铁疙瘩还罢了,若是吃的呢,多放段时间可就完蛋了。
因为有仓库租金,反正牙行不卖货仍然有收入。
从牙人手里结款更是难上加难。
这是个很大的商业弊端。
历朝历代为什么要设立牙行牙人这种看来收益很小,又明显违反市场规律的事情?
实际上是朝廷无力管理复杂的商业行为,无法从中获得利益,只好通过将利益出让给个人来获取少量的收入。
可以把牙人看作是一种官府的包税人。类似的例子还有明清的食盐专卖体制,就其本意来说如出一辙: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获取财源,简化管理。
至于它所导致的结果,国家应有的巨大财源在变相包税制下反而年年减少,甚至亏损。
总说大明的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