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钱称为“皮钱”。京钱比皮钱重一些,含铜量实在,价值也高。
明代中后期的银钱比价,大致为纹银1两可以兑换京钱600文,皮钱1000文。到崇祯五六年后银价开始渐涨,先是能兑换800文,然后到末年约2000京钱才能换一两银。
为啥涨的厉害?
因为欧洲三十年战争,稀班牙被英荷玩死,南美殖民地的银子再也到不了大明。天朝白银流入减少,所以朝廷没银子用,所以大明亡于稀班牙……
还有德川幕府闭关锁国,那边出产的白银也流不进来,所以大明又亡于倭国……①貌似他们唯一没禁止和大明贸易。
但这些扯淡说法应该不占主要。
可能还是大明内部战乱原因为主。老财们本来就有囤积银子的传统,加之明末持续的天灾人祸、商路断绝、市场萧条,市面百货缺乏,私铸铜钱多等等,所以导致银价上涨。
崇祯朝还是明代钱币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款式计有百余种。早先铜币铸造精良,用料实在,后期就粗制滥造了。那种破烂货能兑换的银子当然少,也算个银价上涨原因。
要是再展开了讲,就要细论明末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同时发生的奇特现象,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