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爵赏太滥,所以太平天国战事结束后,勇营之腐败,至于不堪言状。而湘、淮两军将领也都恃功而骄,数次对外战争,一败涂地,尤其是甲午战争,淮军卫汝贵全军覆没,旧军之劣点,完全暴露,于是清廷才下决心汰除旧军编练新军。
甲午战争,在闻清军败讯后,袁世凯连续致电盛宣怀,指出旧式军队远远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要求,建议亟练新军,改革军制、操法、装备。他说:清“各军皆不知枪炮”,天津运来的快炮没有鞍套、马匹及炮油,所配炮弹不足10分钟之用,放炮时“门涩”,“一败即弃”;士兵用枪“不瞄准星”,只知托平乱打,难以命中,“何能御敌”?!又分析双方优劣,“寇练兵纯用西法,能习西式武器,用又内外协同,赏罚明,号令严,事权一,不惜费。我皆反之,且各军敢战者共计不过六七千人,分守各路,实嫌太单,恐愈战愈糟,愈难结束”。向盛宣怀建议:如筹得有款,宜速请名教习,募学徒千人,教兵官认真讲究西法,另改军制。为将来计,此军情绝非老军务所能得手,枪炮全不知用,何能哉?他最后还毛遂自荐:如练新军,“弟愿任监督,必有以报”。
袁世凯不仅通过盛宣怀、胡燏棻等人将他编练新军的观点转呈、上达军事统帅,而且多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