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正文 论诸葛亮的法家思想


    公元234年病发五丈原军中。“出归未捷身先死”,但他顺应历史潮流,在其法家思想的实践上,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安宁、社会生产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l、  “内修政理”,以法治蜀。

    诸葛亮在治蜀方针上采取了先秦法家“法住而国治”的思想。化为了革除刘焉父于推行儒家仁政而造成“文法羁糜互相承事,穗政不单,威刑太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答法正书》)的混乱状况,坚持“以法治蜀”的鲜明立场。“刑法峻惠”,严加抑制豪强兼并割据势力。当时法正劝诸葛亮应“缓刑驰禁”。诸葛亮严正回答,并明确宣布:“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思;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主要,于斯面薯”《答法正书》。有人讽刺他吝惜敖罪,他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治理国家要用“以刑德治臣”。因而在北伐中,蒋瑰认为正在用人,劝请葛亮不宜斩马谩,诸葛亮在《论斩马谩》中说:“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此说明诸葛把法治与统一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实现统一,必须“以法治蜀”,“内修政理”。因此,他在政治上“刑不择贵”,组织上“务在举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