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总指挥的称元帅,在战区内统管文武官员的,称总管。边境军区设置“节度使”,因为“受命之日,赐之旌节(代表皇帝的信物)”,得以有军事指挥的专断权力。下有大使、副使、判官等属官,指挥驻军。原来是由文臣担任的,在唐玄宗统治的后期逐步改为由武将专任。安史之乱后内地也普遍设置节度使,成为一种高级武官的职称。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正式级别。其级别要看节度使所挂的其他官职,比如早期节度使往往挂有尚书衔,那就是级别最高的官员了。后期的节度使有的挂中央军12卫大将军衔,有的挂太尉、或“中书门下同平章事”的宰相头衔,级别相当混乱。
出于唐末五代军阀割据、武夫****的历史教训,宋朝统治者有意实行“以文压武”的政策,总的来说武官的实际级别大大降低。另外又实行“官”、“职”分离的制度,使得武官的级别与所任军职并没有必然联系。最高级别的武官仍然是“太尉”,但只有从二品,而且只是个荣誉称号,无论文武都可以封授。同时保留了前朝的种种将军、校尉名号,但只是作为武官的“赠典”,只有荣誉称号的意义,甚至有的号为“大将”,实际上只是个没有品级的官。
武官的级别以“某某使”(北宋后期改为某某大夫)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