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的尺寸是下部分的一倍或数倍。可见,和氏璧是无法改制成玉玺的,更不用说是传国玉玺了,因为它的体积更大。所以说,和氏璧改制成传国玉玺之说纯属讹传。”
不过我个人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和氏璧所称的璧可能与普通的玉璧不太一样,可能体积和厚度都很大,才显出了它的珍贵,若是普通的玉璧,秦王又怎么会提出用十五座城池向赵国交换呢?(后来的故事就是“完璧归赵”这一成语的由来了)
工具箱
【 · 原创:国胜 2004-12-10 23:27 】
我的第二个观点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带契丹军攻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玺就此失踪。”这是有据可查的关于传国玉玺的最后记录,其后的传国玉玺都未被证实是真的。成语“玉石俱焚”可能就是来源于此。我个人认为传国玉玺不太可能葬身火海。我查询了有关资料,玉石的熔点大约是1700度左右,比金的熔点(1063度)还高。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何况是玉石呢?当时李从珂*之物估计应以木材为主,木材的燃烧有可能达到这么高的熔点吗?
工具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