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法则的精髓就是认为人类社会内部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竞争的关系而非合作的关系。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比同类更多的生存资源。我换种方式来描述丛林法则思想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牺牲同类而获取个体的生存和最大的利益。
丛林法则的价值观其实并不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我们知道原始公有制社会很明显不是丛林法则主导的。公有制社会当然是社会内部是类似于现代家庭的关系,我们家庭内部毫无疑问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奉献。社会主义国家也主张公有制,所以社会主义也不认同丛林法则价值观的。人类社会认同丛林法则价值观的是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还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丛林法则价值观主导的社会可以见到这样的结果:人类内部的两极划分。高贵低贱之分,精英草根之分,成功失败者之分,优等民族劣等民族之分。这就是人类内部竞争后形成的,竞争胜利者就是高贵的,是精英,是成功者,竞争失败者就是低贱的,是草根。竞争胜利的民族就是优等民族,竞争失败的民族就是劣等民族。
在丛林法则主导的社会里,如果用道德作为一个标准的话,其实很容易看到一个非常普遍非常有趣的现象。
邪恶的人和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