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义上苏联是冷战的另一方,但是苏联从来没有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与应对尺度,被动地按照西方设定的轨道,卷入一场不知己不知彼的军备竞赛。苏联热衷于稳定东欧边界这个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和实质威胁的既得利益,热衷于取得一个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西方法理承认,热衷于在防御态势下搞进攻性军事部署,参与以短击长的常规和核军备竞赛,结果坠入西方的彀中——按照西方主导的轨道和西方的强项竞争。
冷战的关键在于精英阶层的走向,因为精英阶层是喜欢实现优势地位的,在整体上是支持精英主义制度的。美国的艾奇逊1949年寄希望于华国的“民主的个人主义者”,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路易斯-安娜-斯特朗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美国压服中间地带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发动冷战的目的首先是进攻美国人民,1953年美国的麦卡锡运动就成了毛.泽.东预言的绝妙注脚。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断,就是针对当时西方精英阶层普遍对精英主义制度的深刻反省而言的,冷战的发动者著名的白人民兵丘吉尔、杜鲁门对这一点就更加明确了,只有宣扬“全民.国家全民党”的赫鲁晓夫这个蠢材蒙然无知。苏联的解体和冷战失败实际上在赫鲁晓夫时代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