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那是因为两人的关系本来就不一般。
杨嗣昌入阁以前,一直在谋划着为他老子杨鹤正名,当时这事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崇祯正被流寇闹得是焦头烂额。
对于这种剿匪不力还想翻案的,那更是深恶痛绝,所以温体仁等人善于揣摩圣意,觉得杨嗣昌也是想的太美了。
不过张至发确觉得杨鹤当时以“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是新式所迫的正确做法。
而且通过杨鹤的努力陕西流寇一度全部受抚,但是因为朝廷赈济不力,导致流寇降而复反,其罪不在杨鹤。
所以在内阁诸公都不支持的情况下,单独上书直言,当然最后崇祯也没有同意。
不过因为这事,杨嗣昌对于张至发多有感激,这次杨嗣昌入阁,又有张至发推荐的功劳。所以两人的关系更近一步。
故而杨嗣昌加上张至发两人发声,那也就代表着朱慈烺获得了内阁中半数的支持。
钱士升自然不会这个时候去跟张至发掰腕子,吴宗达看完杨嗣昌的上书,其中只是从军事角度例举了各省分开运输的不便,导致贻误军机。
言说若是朝中有专门部门管理此事,剿匪毕竟大大方便,而东宫这半年来处理新军后勤补给井井有条,足以证明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