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一直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得状态。往好处说,是比较务实,搞不懂就不要懂了,能用就好。不会好高骛远。
说难听点,就是差不多先生。像胡适写得那偏差不多先生传,凡是差不多就好,不用太精确。
这种事情体会在生产上面,就是靠经验。比方说炼铁,经验就是火焰升到什么高度啦,或是什么颜色,或者放多少燃料,可以练出多少铁,练出好铁。比方说生产陶瓷器,也世这么做。没想到去控制什么温度。
也不知道该如何知道温度,毕竟没有一个标准工具。只能靠老师傅领进门,手把手传授经验。这种东西,甚至很难写成书,诉诸文字,经验这种东西,要怎么说?有的时候就是很微妙得一点差距。甚至,工匠基本都不识字,要写成书,也要靠文人。
中国文人,又比较喜欢朦胧、春秋笔法一类得书写方法,还有他们本身对工艺就不太了解。了解个大概,就写了。
拿天工开物来说好了,里面有提到炼钢法,有人反驳说,那种方法根本不可能炼出钢,拿木棒去搅,木棒怎么承受千度高温阿,虽然很像是后世那种转炉炼钢,不过中国人是搅拌钢水,可问题就是,木棒要怎么样承受那种高温?
当初他看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