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大家一一发言,精彩十足。最后,庄教授起身把我介绍给了大家:“这是文科大学中文系的后起之秀,曾小宇,小伙子文采斐然,文字老辣、有力度,对鲁迅先生有自己的研究,很不易,以后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众人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主持人姓冯,叫冯玉强,《新言论》周刊的主编,是文科大学的校友,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眼睛微凸,嘴唇宽大,像一只有思想有活力的青蛙。
他说:“现在少有年轻人还去读鲁迅,所以对鲁迅的研究老中青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特别是年轻人太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有小曾这样的理想青年参会,很荣幸啊。”
接着,主冯玉强让我发表一下对鲁迅笔下看客形象的看法。
我不慌不忙,字正腔圆地开始描述:“歌德把艺术家与现实的关系概括为:他既是它的奴隶,又是它的主人。从民俗的角度看,雨果笔下的巴黎、狄更斯笔下的伦敦、普希金笔下的高加索山脉都具有特定的民俗性,因为这些城市和景物浓缩了深广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内容,是展现一个民族历史和生活的窗口。因此,鲁迅先生的思想文章不可能脱离现实土壤而凌空。‘看客’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