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嗣昌,字文弱,简介实在一般,不久之前还只是一个山海关的参政。【全文字.】
湖广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崇祯只是想找一个忠心的人为自己承担责任,对方能力怎样,心里有没有底,他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他第一次见到了杨嗣昌时,很犹豫。
因为内有民兵,外有后金,简单来说就是情况很差,情况很差,还有情况很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叫上曹文昭刚死,让崇祯有些杵了,所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知道他见到了杨嗣昌。
杨嗣昌只说了一句话,他的心就放了下来,觉得这是一个人才。
“大明若亡,必亡于流贼!”
正在左右摇摆的崇祯顿时深以为然,他不是没有主见的人,只是一时没有注意,然而杨嗣昌的话给了他警醒,更让他坚定了决心。
自古攘外必先安内是真理,所以他秘密给在大同的宁致远发了一份密函,心中真诚地讲述了大明的情况,表达了自己意愿,然后派人与多尔衮谈判,皇太极我们可以不杀,可以放了,但是你们要撤兵。
结果以观后效,但对于六贼反民,杨嗣昌又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让崇祯真正觉得杨嗣昌是一个心有沟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