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长又长,凉山底下景色好,水儿清,树繁茂,枝头鸟儿齐歌唱;西渡口,南板桥,东边日出照鼓楼,北下山脚炊烟起。”
纵使八年时光过去,依山靠水窝在大山深处的凉山却依旧发展缓慢,像被外界遗忘抛弃了一般,竹筒楼。石板路,竹编的篓,一针一线缝制的衣服,穿着黑色布鞋粗布麻衣坐在堤坝上,牵着的棕色水牛悠闲的摇摆着尾巴安然吃着青草,一群孩童欢快的在草坪上玩着丢手绢的游戏。拍着手唱着儿歌,远处谁家烟囱冒着一团团青烟。
她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凉山谣》,这是很小的时候父亲写出来的,如今依旧流传于学校,唱于孩童之口。
”以后等我老了,也要回这山里。安度晚年。”她有些感叹的说道。
破旧的小山轮一圈圈撵过石子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
”你啊,都多少年没回来过了,这几年问起小顾,总说你怕,其实啊我们都懂,人啊都是这样,不回来的时候总是可以骗骗自己,假装他们都还在,唉,你总是这般不容易过。”邻家老伯有些伤感的抽着旱烟,烟袋吊在长长的暗黄色烟斗上,感叹不已的道。
她只一阵沉默,天上的云那么白,绵柔的镶嵌在海蓝色的天空里,悠闲自在,和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