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说笑了,您是不知道我们这些人与使用天书的人之间的奇怪关系!”郅恽摇摇头,自然不会被晏婴三言两语就说服了。
“你说的情况我也略有耳闻!”晏子点点头,笑道,“据我所知,那就像是先天带来的好感,虽然一开始可能非常深刻,但终究会随着后天的发展而产生改变。”
“就像我听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轲,和这边荀汪先生他们的祖先荀况,关于先天人性如何的问题有过探讨。”晏子笑道,“可他们要表达的终究是后天的教育,后天的培养才是塑造一个人的关键所在。”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伦理学意义,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
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对于人性中“善”的形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命题。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刚好相反,可是他也同意,人人都能成为圣人。荀子以为,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都是天生性恶,后天的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