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力不打拳,拳不打功”它的意思是力量虽强,却不如习练过拳技的人灵活敏捷;而精于拳技的人,又比不上功力精深的高手。譬如挑夫苦力,负重力量很大,这是拳师不如的。但是他们要是与拳师傅斗起来,就必然是晕头转向,手足失措,空有几百斤的蛮打无用武之地。
拳技娴熟的拳师.身手敏捷,身法灵活,对付一般笨拙的人,实在是轻而易举。但是,如果遇上内外功达到一定境界的高手,他们的攻击就象蚂蚁去摇动大树一样,一触其锋立刻溃败而无还手之力。我们看山中猿猴狡兔。虽善于腾跃纵驰,一见虎豹之威慑则无不束手就擒。这就是一个明证。
当然,从辩证唯物的角度来说,一切事情认知都不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的。
如果说上面阐述的是一力降十会的道理,那么与之相对的自然就是一巧破千斤的理论了。
这个词相对来说比较偏,换个词那就最为耳熟能详了,那就是“四两拨千斤”。这是一武术技法术语,道家哲学,将就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在太极拳推手过程中,凡加引化劲于对手动作上,诱其落空,或者先化后粘,逼使对方陷入不利地位,或者以横拨直,以直拨横,改变对方劲力方向等,均属“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