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鸡呢!你去喊了也白喊。”
赵三郎可不是抠门儿的赵四娘。他绝对称得上“燕国好东家”。他不但给孩子们按时分月钱,还把绝大部分利润都以奖金的形式分给了孩子们,就连剩下的一小部分也用来给百食坊添置家当等,依然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不过赵三郎给孩子们的奖金数额各不相同。原来他学着赵四娘的法子,按照每个孩子的绩效来分奖金。
刚开始的时候,卖出去的货物数量不多,绩效奖金也就看不出多大差别。可随着百食坊的日益壮大,区别也就渐渐呈现出来了。特别是,生意做大后,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明确划分了制糖和制卤两个部门,各自分管一部分孩子并给他们安排固定的岗位各司其责,就连绩效奖金也跟着各自部门的盈利走。
直到这个时候,许多孩子们才猛然现制糖部门也就是东厢那边的盈利要远高于制卤部门也就是西厢那边,分到东厢那边的孩子都暗自窃喜。不过很快,他们就窃喜不起来了。
原来西厢那边的掌事赵思源很有想法,手里一有现钱,就开始琢磨着如何用这些钱把生意做大做强。他在心里计较了一番,他家卤水素菜的生意虽不错,却远不如卤水鸡肝、卤水鸡胗和卤水鸡爪等赚钱,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得从这方面着手。这几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