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豆腐稍稍有些难运,为了生意的话,至多教做豆腐就够了,其他方子又何必教呢?那些豆制品在姜家滩的作坊里都有的做,运来镇上并不是啥难事,完全不用把方子泄露给他们——那些可是随便抽一样就能让一户人家好几代衣食无忧的秘诀呀,别人家藏还来不及,可赵四娘家居然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
再有,就是这间铺子了。尽管赵四娘家说是借钱给赵永孝置办而来的聘礼,可仔细想想,哪有这样无条件借钱的?其实赵四娘家就是把铺子送给了自家呀,不过是换了个说法罢了。
对了,待会儿姜氏还会过来教他们做几道大菜,说是为了明儿的喜宴,可其实呢?唉,赵家铺的手艺他们是知道的,这分明是赵四娘家担心新开的李记争不过人家,又拐着弯来传授绝活了。
这让他们说啥好呀!
李记里的所有人都觉着,能和这样仁义的人家做亲戚绝对是祖上积德。
就在李家人感慨万千时,正站在门外擦拭铺板的李青林注意到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已经在隔壁豆腐坊外徘徊了好久,好奇的他便跑去询问那少年的来意。
在得知少年的身份后,李青林才想起来自家不光有赵四娘家这样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亲戚,还有老赵家那样难得一见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