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在意。毕竟她家仅占了村办作坊的两成干股,生意再红火也终归赚得有限。
不过,乐衷于发家致富的赵四娘虽没能在粉丝作坊上赚到大钱。却又想到法子从其他地方找补——开设食品加工作坊,将产品暂定为酱菜、调料和豆制品等。一直经营着的赵家铺、刚开没多久的养鸭场、正在筹备中的作坊以及镇上管理着的铺子等,赵四娘家为了经营好这份家业。全家人日日都忙活得脚不点地。
饶是这样,赵永忠等实诚人在百忙中仍然不忘乡邻,热切地关注着村办作坊的成长。
“产品太过单一的话,就算今日没有倒闭,也迟早会要关门。”这是赵四娘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用以激励家人去发挥想象力研发新产品。
可惜赵四娘的这份苦心收效甚微,鼓励来鼓励去就没见一家人中有谁拿出个像样的点子出来。唯一的成果恐怕就是激起了家人的危机意识。然而让赵四娘无语的是,家人们最先担心的却不是自家铺子的存亡。
原来赵四娘的那些家人杞人忧天地认为,粉丝作坊若只生产粉丝的话前景堪忧。于是他们强烈要求赵四娘再替作坊想个点子出来,帮助乡亲们渡过可能出现的难关。
点子是这么好想的?别说我想不出,就是有,又岂能再把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