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篆籀笔意,笔力强健,圆中见方,骨骼崚嶒。构图简约而又精心用意,梅花鹿的扭头右顾,与老松自画面外延,坡势向左横斜伸展,构成呼应和回环之势,陂陀和其上的石、芝在两大要素之间又构成调剂,使得鹿、松树、石芝、坡面、苔点等元素构成和谐而丰富的点型、线型和面型结构的对立统一,加上黑、白、灰三种墨色的搭配,使得纯以水墨为之的画面,显得富有极强的画面效果。
这幅画在绘画技巧上,蓝天雨承袭了八大山人的特点,突出了一个“少”字。
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观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很难有人作到的。而蓝天雨接受的是技能书的知识灌输,这种绘画技巧在他的笔下,成熟而老辣,完全承袭了八大山人的精髓。
最为难得的是,梅花鹿的灵动,苍松的遒劲,仿佛要透过宣纸,扑面而来,意韵深邃、浓烈,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其中蕴含的意境,毫无疑问,已经是大师级别。
欣赏片刻之后,再次取过一张宣纸,水墨轻描,以色补墨,淡赭渲染,费时最长的一幅《半山半水》,在他的精心创作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