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从校园里出来,就进了文华公司,所见所闻的人,是自己,是黎华,是万鹏,是王京云,是刘三剑……自小以来的观念,不但没有动摇过,反而更加地理所当然了。
然而,这只是陆衍。文华公司,也仅此一家。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量变到质变的时代。
上辈子为了写论文,毕文谦从流行音乐整个行业的角度,思考过,研究过。他知道,和10年代的许多中国60后的三观,是什么样子;穿越之后,也渐渐知道了,80年代的许多中国60后的三观,又是什么样子。
这其中的变化,巨大,而深刻着时代的剧变。
如果把目光放得细一些,这些剧变,就不见得都是正确的,不见得都是应该的了。
毕文谦不知道,也不愿意去设想,如果没有自己的穿越,陆衍渐渐活到10年代时,会和此时的她,在精神上有多大的差别。
但至少,他更喜欢此刻的陆衍,而不是上辈子见过的许多60后。
“陆衍,你会对此刻的生活满足,是因为有我和黎华的生活,近在咫尺地参照。但整个中国,很大,大多数人,只能通过道听途说知道我们,那些和他们近在咫尺的人,不见得像我和黎华这么想,这么做,这么活。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