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青年女性的追捧,相较之下,日本男性的反映却平淡了许多。对此,她很想不通。后来,我们大约有了一个说法:那首歌的名字翻译过来叫《不认输》,而黎华在日本的个人形象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年轻女孩,并且,算是有战胜过日本男性的实绩。而日本这个社会呢,由于明治维新进行得非常不彻底,残留了千丝万缕的封建残余,其中,对于女性的歧视以及森严的社会等级都像是透明的玻璃窗一样,明面上看不到,却又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很多日本女性把黎华的形象当成了自己的一种寄托,她们先认同并喜欢了黎华这个人,然后再喜欢了上她的歌。”
“针对于此,我有了一个想法:我们从事流行音乐这个行业,如果写一首歌出来,连人民为什么会喜欢都弄不明白,那么是否会成功,是否会被人民喜欢,多少就存在听天由命的味道了。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所以,我坚定了一个心思:无论是作为写歌的人,还是作为唱歌的人,都需要走群众路线,了解人民的具体情况,知道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就像我最初建议开启这个读信的节目一样。但是呢,无论是中央三台的辐射范围,还是寄信这种模式,从效率上来说,目前都难以面向全国,可中国那么大,如果只着眼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