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吧,前几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文艺接过了腔,双手拍在课桌上,霍然站了起来,“文谦,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我多想唱》。”
“我可以唱一唱试试吗?”
文艺的口吻,还有她的眼神,更有她微微前倾的站姿,足够让毕文谦断定,这首歌已经征服了眼前的专业人士。
这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上辈子的历史中,《我多想唱》这首歌,让一个唱功并不特别突出的歌手拿了第二届通俗唱法专业组的金奖,或者说,冠军。可以说,在1986年,所谓的大陆流行音乐的元年,真正的冠军,不是歌手,而是这首歌!
毕竟,试图确立制度和体系的第二届青歌赛,或者说这个时代的音乐圈,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高低标准,歌手和歌曲的定位基本还处于重叠状态,所谓“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远还没有严格地名副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在这个时代,来自于港台歌手的商品音乐作品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通俗唱法的划分和确立,本就是一次官方遇新变革的标志,但酝酿这变革的人里,却没有一个是熟悉商品音乐的,这种类型的歌曲的优劣,具体到一首作品里的优劣,究竟是好在作品的内涵,还是好在歌手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