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 这个天下还是察举制。
虽说举贤不避亲,但, 有举贤资格的, 都是高门世家,还丢不起那个脸。
所以,大家都是你举荐我家子侄,我举荐你家晚辈, 花花轿子人抬人罢了。
不过, 若家族子弟太多, 亲友的举荐名额不够, 这时候就会让非嫡出的子嗣出去历练闯荡, 闯出名声, 自找门路。
毕竟, 不管庶出子弟多出色, 将来继承家族和你没关系, 就算你成了三公之高位,回到家中依旧是庶出。
而且举孝廉的名头压着, 名声越大,对家族嫡系反而要越恭敬, 不然就是一个不孝的名头。
这种情形演变多年,就变成了庶出的自己闯荡名声, 寻找门路。
大才和野心家,自然会在帝都扬名, 不过大多数人, 都会选择成为有举荐资格官员的幕僚门客,帮忙处理几年政务,换取举荐资格,如此一来, 便可外放一地主政。
周骏每年有一个举荐名额,结果年年不给王臣……本来王臣还能等, 结果,陛下取消了察举制,让他一个二十五六的大男人,去和二十岁之下的那些人去学堂听课?
王臣拉不下那个脸,也知道自己几年的光阴虚耗在了周骏身上,早就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