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去了,大明经济恢复了一定的活力,朱标也准备在推动一下。
而且纸币的推行也是必然的,就算朝廷不推行,各地豪商大贾也会开设票号银庄,以便交易往来,毕竟银票的便利众所周知。
铜钱虽好但面额太小,买个包子烧饼喝碗凉茶尚可,买个牛马驴羊就得在脖子腰间缠挂好几圈,更别提买房子车驾之类的了。
金银倒也能交易,只是除非官银,否则各个成色质量不一,有的轻有的重,其价值也得互相商量着来算,并没有准确的汇率,毕竟朝廷真正认可通行的货币还是铜钱,而非金银。
而且金银交易买卖物件也没那么容易,买些小东西的话,还得用剪子把银块剪成几块,过秤之后才能达成交易。
真正过日子的可没有说拿着银锭往桌子上一拍的,你敢拍人家还觉得你这银锭是不是假的,不剪开瞧瞧里面的成色,根本就不敢收。
所以现在大宗交易都是用大商户银票的,只是银票交易也繁琐,何况银票是以商户诚信作为担保,没有人真的敢往里面存太多更没有人敢存太久。
鬼知道这商家哪天会不会得罪贵人因而抄家灭族,那个时候存里面的钱怎么算,难道还能找官府兑换出来?
怕是银子要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