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实现在齐雪娇才是最熟悉古街道的导游了,她也正在撰写这方面的导游词,马上就要印刷成旅游卡片和门票、明信片之类的给游客看。
所以走过现在绑满了脚手架的小石桥,在桥口临时岗亭接过三顶安全帽分发以后就在前面带路了,就算天色已经黑下来,但几乎每个改造面都亮着灯,工匠们正在夜以继日的赶工,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每条工序都很紧张。
但青石板路上是基本保持了能通行手推车的,保证建筑材料和街道居民随时能进出,于是齐雪娇一马当先的在前面带路介绍,结果和石涧仁第一次来看到的不一样,她简单说几句历史和现在正在改造的店堂,就把两人带着到了整个街道中部,这里有个接近九十度的转弯,外面的小河跟内侧山体在这里都有蜿蜒,所以转弯的地方往往比较宽阔一点,现在外侧就是两栋建筑之间的空地,一眼就能看见那枝繁叶茂的的大树交错在石板岸边,这个转弯处的节点看起来更像是村民们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而对着这片空地的是一栋依山而建的木楼,四五层的那种,门口挂着邮政所的牌子。
当时石涧仁以为是古时候的驿站,就没有进去多看,那时候也看不到什么,到处都脏兮兮黑摸摸的,现在这里却是最亮堂的,每层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