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涤生低头,并不是向杨猛低头,他所低头的对象也是所谓的大势,就如今的局势来看,与其说是曾涤生背叛了大清,倒不如说是儒教放弃了大清。(※无弹窗)
同样是读书人,有满蒙回汉之分,虽说面上说的是满汉一家亲,但究竟亲不亲,曾涤生心里有数,天下读书人心里也有数。
若真是满汉一家亲,为什么要分满汉双尚书呢?为什么各地的驻防将军,全数是旗人呢?
如今的杨老三已经掌握了大势,若是曾涤生反抗,他反抗的不是杨老三,而是天下的读书人,甚至是儒教,所谓忠君报国所谓满汉一家,在民心面前,在大势面前,不堪一击呐
“内蒙古诸王已经在口外了,外蒙古诸王一个月之后便到,在此期间,你曾涤生拿出一份收服内外蒙的折子吧”
怡亲王载垣一去就是三个月,这外蒙的路可不比京师到江南或是西北好走,这去的时机又不怎么好,若是换做夏季三个月的时间,内外蒙诸王怕是已经到达京师了,赶上了隆冬,拖延一个月,也算是迅速了。
“公爷,不知如何慑服蒙古诸王呢?”
低头之后的曾涤生,也算是光棍,倒不是他曾涤生两面三刀,而是这几年他想了太多,杨老三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