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人的需求,存那个天理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必须找到二者直接的桥梁,把二者衔接起来,天理要存,人欲也不能灭!
于是,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而且一直和曾国藩探讨,确立了两个治学方针,作为岳麓书院的教学座右铭。
这就是“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
其中格物致知,是存天理的一个原则,也就是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这个理性知识,就是天理。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
格,至也。
物,犹事也。
致,推极也,
知,犹识也。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
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
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当然这是朱熹的想当然,天理并非是一个人有了愿望就可以认识的。
但是作为一个原则,去探求那个最终的存在,这个方式还是非常重要的!
最可贵的是,丁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