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成员取得了联系。但是公司的返馈似乎对澄清事实真相帮助不大。被记者追寻的公司高层之一是公司cfo。当问到他他是如何评价有关nic财务丑闻时,他的回答竟是“无可奉告”。
这家夥也变相帮了我们一把,我忱道。不过。无论他怎样回答,都没有可能一下就平息这场风波的。首先他没有道理肯定本来就没有的东西。否定吧,恐怕也没人信,甚至还会激起更大的不信。所以,沈默不语或不予置评也许是目前唯一的对付办法了。
我这时特别注意我的电邮收件,因为它是我目前和车尔宁联系的唯一办法,我的带有保密功能专用电话还没有接通。新闻结束功夫不大,车尔宁又来了一函。其中直接涉及到nic的几个主要股东。车尔宁提到,为了自保。他们都给了车尔宁一个跌停订单,授权他只要每股单价跌到50美分。便抛售掉他们手中的股票50%。如果继续下跌,到30美分的时候。再抛掉剩余股票的80%。最後结果就是,如果股票持续下跌,这几个主要股东手中的股票就会只剩下原有的10%。在同一电邮中,车尔宁还告诉我说,nic的两个主要竟争对手之一,也就是有意吞并nic的那个,仍然有一个订单下在他那里,价格条款和以前一样,还是50美分以内。他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