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在自己的记忆中翻箱倒柜,看看有没有什么地点符合麦轲的要求。
胡有禄先提出了一处,靠近芸南边境,那里有一片辽阔的荒原,上面可以建立房屋工场,供这些人居住和从事生产。
可惜一说距离和位置,大家都觉得太偏远,来去都非常不方便,以后的联系也是绝大的问题。接着又提到几处,还是不甚如意。
最后,曾玉珍一狠心,提出了一处地方。那里地处紫荆山深处,高山环绕,山青水绿,四季如春。本来是老曾等烧炭人欲作最后避难之处的,听麦轲把安置这些被人厌弃的俘虏事宜说得那样重要,经过了几番痛苦挣扎,终于忍着心疼献了出来。
麦轲问了一下那个地方有多大,老曾苦笑了一声,回应道,这一千人恐怕还塞不满那里的一个角落。即使人再多一百倍,也依然宽松得很。
麦轲心里有点怀疑,那个地方既然那么好,怎么一直没有人住进去?他对老曾提出了这个问题。后者又是一个苦笑,说这个世界知道那个地方的,恐怕只有他一个,因为进到那里的一条小径,是曾家世代单线相传的秘密。
他从父亲那里得知,这个秘密是曾家远祖曾子传下来的。而这位远祖曾子,就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曾参。至于远在闪东的曾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