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你看看,即使是儒家那样的大家,在自己的派系内部也存在这样的尖锐的矛盾。就更不用说各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了,各大家族得以各成一派,也都是因为有着各家的独门秘技的,泱泱千年中华大地上,失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蓟子洋说。
“你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技,可是我只是知道儒家留下了不少的典籍,但是没有听说有什么秘籍。”我说。
“显然并不是这样,你可知道古时候练功讲究的是心法,其实这样的心法并不是什么练功的法门,而是一种参天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