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当然是自愿原则,并允许跳槽的人改籍。这也算是徐铮变相的支持恩师徐光启关于军屯制度的变革。
当然反对这条人的很多,徐铮已经在改革大明朝的根本制度了。
最后朱由检大笔一挥,写了八个大字:新事新办、特事特办!意思是说商事衙门只有这一家,又不是整个大明执行,大家就不要再纠结了!
在大学士韩爌和徐光启两人的配合下,七凑八凑,好歹算是把商事衙门的框架搭了起来。
由于徐铮是发起人,虽然不负责具体差事,但是也必须挂名。
最后落得了一个“顾问”的挂职差事,品秩倒是不低,正三品。
如今的徐铮是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了。
商事衙门的设立,给整个大明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吏员这支庞大的队伍来说,终于看到了上升前进的空间,同时也撬动了大明朝的户籍制度改革。
高得终于赶到了南直隶宝船厂。
随同一起来的,还有不少的船匠和船料。
高得走的是水路。
出于运输造船木料的考虑,高得这次把徐铮的全部家底,都带到了南直隶:玛丽一号和南舰一号。
同行的还有玛丽和流风。
玛丽已经很久没看到徐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