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掩藏在流民之下的吏治,是实在是太不合适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句很理想的话语。事实上,在大宣朝中,责和权是相对的,有多大的权,才能担多大的责。
守着侯府后门的奴才,不会想到天下兴亡的问题。同样地,永宁侯府中的姑娘郑衡,不应该想到流民和吏治,应该感叹于千辉楼的热闹。
可是啊,她曾是临朝听政了十年的郑太后,她在这个王朝最顶端的位置,知道的信息比所有人都多,对吏治的判断也比所有人都敏感,所思所想,都和世人不一样。
她最直接的观感判断,还是出于郑太后的身份……及权力。
权力,恰恰是她现在一点儿都没有的东西。不相配的东西,在没有足够的能力之前,多半是要被诛灭的,怎么不危险呢?
郑衡敛目,将心神从流民一事中移回来。她端起茶杯,正想不着痕迹地环顾三楼,忽而就听到了一阵争吵声。
这争吵声,是从郑衡的右前方传来的,那里坐着几个年轻的姑娘,从衣着气度来看,这些姑娘不是出自普通之家。——刚上来郑衡就注意到她们了,这也是她选择在三楼落座的原因之一。
有这一桌姑娘在其中,她带着章妈妈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