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运河通行之利,不但解决了隔三差五的旱涝之苦,颇有几分鱼米之乡的气象,也已经成为淮镇一处重要的兵源地和军事前沿重地了。
如今,淮镇下辖的两大次级军事辖区之一的济北防御使,就设立在郓州境内的水路枢纽——郓城治,而在大野泽南端的巨野县,则成为了著名渔业养殖和捕捞基地,兼带内河车船水军的训练大营。
因此,作为现任济北防御使的风卷旗,除了兼任第一兵马使下辖的四营战兵之外,还在战时负责协调和指挥,驻留当地六个县治的五个防戍营和八支守备团,以及四个满编的水营。
此外尚有隶属于建生军的武装屯垦区大小十几处,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拉出数千规模,受过简单军事操条和队列训练的青壮年。各种主战和辅从人员合计起来也有逾万,堪称是淮镇治下第一大延边战区和驻防集团。
而且,因为很早就与淮军产生各种联系和渊源,如今在淮军配下各种北地籍贯的士兵当中,郓州子弟所占据的比例也是居于位的,甚至还高过江南籍兵员当中的所谓江宁——润州系;只是大多数都在二线的防戍营和建生军里服役而已。
不过随着淮镇的地盘扩张和战线的对外推移,这里已经不再是西面最重要的对敌前沿了,就连北边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