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和实现,国朝在背地经略的大业,而有所妥协和付出的些许代价而已。
因此,依靠着这些外快和资源的补足,又引入了淮地输出的牛畜、农具和良种,他总算是将关内军的架构给搭建起来,又分设军屯和民屯以耕战相辅,就此营造起两只军序,五处镇戍,十九所民屯的格局来。
甚至他还效仿国朝北地诸军流行的风尚,开始在军中编列和设置一只,专门使用铳器的人马来。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已经随着萧关失陷而灰飞烟灭了,只是让他没有想到,这次带出来的这一千多条火铳和十几驼的子药,居然就成了他们且战且退的据守在这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尤其是作为售后服务和攀交情的一部分,淮军派来负责就地培训火器阵列和护送转运交易品的两队铳手,更是在其中起到了屡次救急的关键性作用。
他们先是在萧关守城时,作为城头的救火队和督战队,多次阻挡了突上城头的西军,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打算,后来在突围兵败之后以他们的结阵为支撑,硬是在路上击退了好几拨追兵先头,而聚拢起来十几倍于己身的溃兵来,而这一队铳手的损伤甚至还没有过八成。
就算是在这一旅满地伤患而缺衣少食的残兵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