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次序,由远及近的依次具列在我的面前,怕没有四五百号人之多;正所谓是形形色色的百般衣冠成行,銮兜、盔帽、纶巾、璞头与交子共一色,让人不由产生其实自己是在主持一场正式朝会的错觉。
当然了,据说罗氏最为全盛的年代,除了没有公然僭称尊号和逾越诸侯的礼仪之外,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宗藩参偈大议和十年一次的盟誓礼,也与一个中等规模的朔望朝会没有什么两样了。
。。。。。。。。。
新罗藩,大同江北岸地区,黄海道与平安道、咸镜道交界的海州府郡城内,
重新站稳脚跟下来的后百济国残余人马,也在当地的藩主府里召开第一场正式的会议。
然而,在场除了后百济国自称“宣明王”的国主扶余光,及两个成年的儿子和一个弟弟,左上将军宋弘毅、西面都督高志谦之外;
其他诸如宰相郑仲夫,四军大都督弓坚,右上将军孙道清,京军总镇洪儒,四都督裴玄庆、申崇谦和朴智谦等,支撑起后百济国朝廷一干文武重臣,还有弥勒军高层的整个僧团,都几乎沦陷在了新罗藩中部的战役当中。
因此,能够与他们联袂议事的成员,就只有区区一个弥勒教硕果仅存的高层大道副师圣信,还有来自倭国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