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了数百年二三十代人,各种田土、牧场、畜厩、矿产和林木等资源,也已经被高度开或是展的相当成熟了。
光是辽河流域的黑土地带,在后世依靠机械化作业和化肥农业,就开出六千多万亩的耕地来;这个年代虽然没有这么夸张,许多地方还是相对贫瘠的山丘,或是海水浸渍侵蚀出来的沼泽和盐碱地,但辽河两岸日积月累经营和拓殖下来,开过的田亩也已经达到数以百万计。
仅仅是这一点,已经胜过了我军在淮北道和河南道之间,所占据的小半个黄淮平原了;更别说是淮东六州那些相对分散、破碎的河谷地了。哪怕其中能够被淮镇直接利用起来的只有一半稍多,那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此外根据我所学的现代地理知识,这一带还有支撑后世东北钢铁工业体系的,诸如本溪煤矿和鞍山铁矿之类的浅层大型矿脉,以及铅锌矿、铜矿等伴生的资源;虽然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开采规模,对于淮地的产业结构也是有益的补充。
再加上辽东半岛上的林木、渔业和晒盐产出,东部丘陵地带的畜牧业和果园、林木,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备选种田暴兵基地,难怪这些上百年下来,安东大罗氏能够以一己之力,抗拒北朝安东行营的屡次侵攻,还能有所反击打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