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年前,我还是守在这座偌大的辽东城里,以少量淮军和残存的罗氏藩军,将叛党罗湛容所聚拢起来的数倍兵势,给打的毫无脾气最后割地赔款才全师而退。
现如今,我又带着数量更多的大军杀回来而成为主动发起攻势的一方。这种攻守易位的感觉让我不由有些绰叹起来。
显然,大多数敌人都如期聚集在了辽东城下;从城东的积石丘到城西的小黑山,辽城外围的七八个卫星城寨和子堡之间,各路人马的联营数十里而看起来仿若是无边无际,各种旗号林立的就像没有丝毫止境一般的,
这是打算在城下倚墙靠山的立下营盘和阵势,就此与我军“结硬寨而打呆战”么。显然对方的统军大将也不乏知兵的能人啊,能够在这种不利形势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出这战力参差不齐,且号令并不统一的各路杂流兵马的用处。
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对方是打着用足够规模的营寨和外围炮灰,来逐节抵抗消磨我军的锐气和势头;再在后方集以重兵坐那蓄势反击的打算;
至少从具体战术上说,对方这种层层布防而令其相互监督、压阵的对应和策略,无疑是相当合理和正确的,也是多方联军合兵之下最好的选择了。
只可惜这种打算和战术,显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