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到十数年间淮河径流的稳定,和沿岸地区灌溉体系的农业加成,连带着还有横贯数百里南北漕运线路的彻底贯通,所带来的直接或是间接的经济利益。
当然,历史上那些北朝君王和地方强大的藩镇们,倒也不是看不出这方面的好处和利弊取舍,但是他们都显然缺乏足够耐心和动力,或者说是足够魄力来推行这个,时间长久而见效慢的民生工程;毕竟疏浚和恢复漕运是一方面,想要维持漕运体系的日常,就又是另一方面了;
要知道自古以来的历朝历代的漕运本身,本身就是一件极大的占用人力、畜力和船只的事情,由此养活的沿岸人口和牵涉到的地方利益群体何止数十万计;尤其是在如今淮南到淮北大片地区,都是人口凋敝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推行和维持下去了。
但是如今我领导的淮镇治下,对此却有着一样大杀器,就是锅骡机驱动的水轮车船,在使用1n拖挂模式的情况下,一艘装配了锅骡机的水轮船,就可以带动一整只平板大船组成的河运船队;足以胜任和顶替掉成百上千人力的效用,或是上百只牲畜的拉力;而且因为消耗的只是自带的煤炭,在持久和耐用性以及运营车本上,更是远远胜出这些传统模式。
因此,这一整个冬天生产蒸汽机的组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