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的初级水准而已,而且还是有所缺减的缩水版。
毕竟,淮东的官办联校里,轻视和忽略了传统与经史子集相关的理论基础,诗词歌赋的日常修养,文词书法的奠基和钻研;而在算术律法操条农艺等方面,格外强调具体领域的实务操作和现实运用的理念;
用后方某些考察和接触过官办联校的官员私底下话说,联校里出来的虽有生员之名,却在事实上相去甚远;或者说,干脆就是一些对国朝的教育章程,掐头去尾而偏科严重的吏员之才而已。
虽然这样做可以以较短的时间和投入,迅速量产出勉强符合现实需要的事务性人才来;但是因为缺乏了这些传统治学的关键理论内容,这也意味着他们在后方国朝的科举体系内,根本没法走远,甚至是获得一个出头的机会。
而只能以精通实务的干吏身份,与千千万万的底层官僚一起,苦苦的熬资历、等堪磨,极力争取那相当有限的机缘和门路,乃至将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耗费在营钻和奔走之中。
因此修习玩这些课程之后,他们绝大多数人也只有在淮东的体系下,才能依靠现成的表现和业绩,破格得到相应的任用和升迁的机会。
虽然这个体系内的级别起点很低,考核起来也很严格